一畝地使用多少生物有機肥合適?
生物有機肥每畝施用多少合適?這個要看是什么作物,計劃的畝產量是多少?生物有機肥的質量如何等等。
總的來說,施入生物有機肥能夠改良土壤結構,為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土壤中施入較多的生物有機肥雖然不會出現像未腐熟的有機肥那樣的燒根燒苗現象,但并不是施的越多就越好。
農作物產量的高低與土壤中養分含量最低的一種養分有關。土壤中某種營養元素缺乏,即使其它養分再多,農作物的產量也不會再增加(最小養分定律)。 只有向土壤中補償缺少的最小養分后,農作物產量才會增加。 另外,當施肥量超過最高產量所需施肥量時,作物的產量便隨施肥量的增加而減少,生產投入成本增加而收益卻減少,在經濟上也不合算。
生產中不可盲目大量施用生物有機肥,應根據不同作物的需要和土壤養分狀況,科學地確定施肥量,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本人從事有機肥行業多年,愿就這個問題談談看法。
先來看生物的國家標準,NY884-2012中主要參數為有機質40%以上,有效活菌0.2億以上,水份30%以下,PH5.5-8.5。
從標準上看
1)生物肥對氮磷鉀養份沒有要求;
2)含有機質要求不如有機肥(普通有機肥要求有機質45%以上);
3)但有0.2億以上的活性菌,它是兼有菌肥和有機肥功能的二合一肥料。
生物肥的作用,主要還是用來改良土壤環境,為土壤補充有益菌群,提高解磷解鉀效率,改善作物根系狀況,從而為作物的良性生長、抗蟲害、抗逆能力、豐產豐收創造條件的肥料。
一畝地用多少生物肥合適?
這個比較難回答,為什么?這一畝地在哪里?是肥地還是貧地?是偏酸地還是偏堿地?是平原地還是丘陵地?是山坡地還是低洼地?這畝地是用來種植什么作物等等?這個“一畝地”生在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不同種植周期,需要用到的肥料用量是有較大差異的。
從實踐上來看,作物的豐收是由土壤條件,光,熱,水,氣,蟲害,肥料養份補充,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生物肥的基本作用于土壤條件改善,效果是偏慢的。如果把生物肥當成復合肥來用,一畝地投幾十百來斤的,基本上不會有多大作用。
所謂生物肥,其實就是添加了菌肥的有機肥,使用時把它按有機肥來投放是合適的,不要把生物肥吹得太神奇。生物肥的價格如果高出有機肥太多,它就必須用更優異的效果來體現,否則必要性就值得考慮。
理論上計算再精確,現實的自然條件總是千差萬別的,到底投多少合適,應該是沒有統一標準答案的。從經驗上來看,普遍的講,一畝地,投生物肥,要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使用量在200公斤~1000公斤都可能。要想使用性價比更高,能省錢、省工、省時,同時產量高,作物品質好,就需要注意使用方法,搭配部分復合肥或特種肥一起用,才能起到投入省,見效快,肥力久的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