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機肥市場調查及前景分析
2017年中國有機肥市場調查及前景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促進了養殖業的蓬勃發展。然而養殖業所產生的大量排泄物卻給環境衛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長期堆制的畜禽糞便滋生大量的蒼蠅蚊蟲,帶著各種病菌到處傳播,給養殖業安全及從業人員健康均帶來嚴重的威脅。而另一方面,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大量使用,雖然農產品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帶來諸如農產品品質下降、土壤板結、污染水源等問題,而這些都是由于土壤長期缺乏有機質和化肥過量使用造成的,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機質。特別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入世后我國農產品應對國際競爭的需求,對農產品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給有機肥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市場調查現狀分類比較
(一)市場現狀及行業環境分析
有機肥是指含有有機物質,既能向農作物提供多種無機養分和有機養分,又能培肥改良土壤的一類肥料。
在我國,多年來由于長期施用化學肥料,有機肥不足,各類養分比例失調,致使農田生態環境、土壤理化性狀和土壤微生物區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安全。化肥的長期使用已造成肥效下降、利用率低、土壤板結等弊端。美國等西方國家生物肥料已接近肥料總用量的50%。根據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的數據,中國有機肥施用量占肥料總投入量的比例,從1949年的99.9%到1990年的37.4%,2000年降至30.6%,2003年降至25%。有機、無機配合是中國農田施肥的方向與原則。單純依賴化肥和排斥化肥,在全國實施有機農業都是行不通的。中國適宜的有機肥與化肥施用比例是:一般田50%比50%,高產田40%比60%,低產田60%比40%。在我國,有機肥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不僅有糞尿類、堆漚肥類、秸稈類、綠肥類、土雜肥類,而且有餅肥類、海肥類、農用城鎮廢棄物類和沼氣肥類等。據統計推算,我國畜禽糞便資源量約20億噸、堆漚肥資源約20億噸、秸稈類資源約7億噸、餅肥資源2000多萬噸、綠肥約1億多噸,這些資源含有大量的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總養分約7000萬噸,是全國化肥施用總量的1.46倍!目前,從肥料使用情況看,我國有機肥料開發利用卻是不夠,化肥施用比例也不盡合理。
從化肥生產情況看,化肥產品中單質肥料、低品位肥料所占比重較大,高品位有機肥料、復合肥料所占比重較小。2005年全國復合肥用量為1304萬噸,占化肥施用總量的27%。同時,市場上流通的復合(混)肥主要是通用型產品,根據土壤測試和田間肥效試驗結果研制配方,并依據配方生產的專用型復合(混)肥產品數量小。2004年氮肥、磷肥、鉀肥施用比例為 1∶0.47∶0.10,鉀肥施用量略顯不足。
從肥料使用上來看,我國農田一方面缺乏有機肥料,土壤養分失衡,地力下降; 另一方面大量有機肥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造成污染環境。究其原因,一是有機肥料積制方式落后,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笨重費力、 污穢臟臭的傳統有機肥投入方式已難以實施。二是經濟效益較低,垃圾、糞便的產出集中, 要均勻分散到廣闊的農田,必然要遠距離運輸,這在勞動力價值上升的今天是不易辦到的。發展有機肥料產業化,實行工廠化生產、無害化處理,即通過就地收集、 發酵、脫水、除臭、復混造粒等工序,生產有機肥料,解決有機肥積、制、 運輸和施用過程中的“臟臭、苦累、效低”等問題。采用“先處理、 后使用、效益好”的現代有機肥投入新途徑,可以大大提高畜禽糞便、城市生活垃圾、秸稈綜合利用率。
隨著人民活水平不斷提高,高產優質農產品和衛生健康食品已成為當前社會和農業生產中的迫切需求。為了發展生態農業,開發生產無污染“綠色食品”,農業生產中的施肥技術必須進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或精確施肥,走有機無機配合施用的發展之路,而有機肥料更應大力提倡和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十一五”規劃對我國環境資保護和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一個減少化肥、農藥的污染使用,大力發展有機肥的時代已經來臨。在當前的“世界貿易一體化”進程中,我國農業產品,要與西方國家和世界其它國家農產品進行競爭,其首要前提,就是要推廣實施“綠色無公害”肥料,將農作物的“糧食”綠色無公害肥料,進行大張旗鼓的推廣、實施。這不但是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國加入“世貿”以后,農業生產所面臨的一個最人、最迫切的問題。
(二)政府對行業的政策及影響分析
據全國農技中心肥料處統計,目前我國有機肥料生產企業,約有500多家,大致可分三種模式:一是精制有機肥料類,以提供有機質和少量養分為主, 是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等的主要肥料,生產企業占31%,如河北梅花集團的“綠色核動力”牌精制有機肥等; 二是有機無機復混肥料類,既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機質,又含有較高的養分,生產企業占58%,如新疆金田科技的“田亮”牌有機無機復混肥等;三是生物有機肥料類,產品除含有較高的有機質外, 還含有改善肥料或土壤中養分釋放能力的功能菌,生產企業只占11%, 但生物技術的發展和突破,必將推動生物有機肥料的發展,如海南的“康大地”等。乘機而上 “機”是當今世界關注環境和農產品安全的機遇。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栗鐵申認為,有機肥料資源具有“雙刃劍”的作用, 合理利用會成為寶貴的農業生產資源,不合理利用則成為潛在的污染源。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啟動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機制,農業行政執法大隊施行肥料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對進入該市銷售肥料產品的證件、包裝、標識等進行嚴格把關,進行登記、檢測,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上市流通。基本上能達到市場流通要求。市前監管只是執法監督的一部分,產品進入市場流通后,需要有更強有力的執法監督。在新疆,今年有機肥市場品牌較往年要多,同時還出現了當地廠家套用外省品牌等問題。雖然工商局等執法部門上下聯動,在用肥旺季對肥料市場進行了集中整治,但是,由于有機肥一是無法用肉眼判斷質量和真偽,須有專門的儀器檢測,所以檢測相對較慢,導致監管滯后;二是有機肥肥效慢,農戶短時間內也難以判斷產品是否有問題;三是有機肥較化肥便宜,利潤大,致使一些不法經銷商鋌而走險,制假銷售。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還呼吁,有機肥料管理缺乏必要的依托,急需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 否則將會嚴重地破壞行業的有序發展。在有機肥料發展初期,產品均由企業自行制定標準, 造成市場商品有機肥料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監督管理困難。
目前, 部分不法企業趁機利用行業發展的不完善,制假售假、坑農害農,包括有機肥料中養分含量不足、 粒度不強、重金屬含量超標等,給有機肥料行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行業管理部門要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合法企業和廣大農民利益, 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規范有機肥料行業行為。
(三)有機肥行業發展特點
有機肥對土壤結構的優化及對作物的增產等諸多作用已經在實踐中得到證實,農業部在全國啟動的“測土配方施肥”工程也正是對合理增施用有機肥的肯定。隨著農業科技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民對有機肥有了正確的認識,正在逐步接受這種產品,所以有機肥的市場前景是樂觀的。但是,因為有機肥的科技含量較低,一般性的廠家都可生產有機肥產品,這就容易導致有機肥產品的良莠不齊,同時,因為有機肥不能快速檢測識別及顯效期長的特性,由此又進一步導致了有機肥以次充好,假劣產品銷售的存在,因此,在施用有機肥的過程中,每年都有部分農民不是感覺不到效果,就是遭受損失,使之降低了對有機肥產品的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機肥的聲譽和銷售。
怎么提高公司形象,增大公司產品銷量是每一個有機肥行業人都關心的問題。下面是我國有機肥行業目前發展中的一些特點:
特點一,綠色環保型。人們對無污染生態環境的渴望和綠色食品的需求,必將促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生態有機肥料正是為這種轉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生態農業需要大量的、優質的、環保的、成本更低的生態有機肥。生態有機肥能有效地完善土壤養分,增加土壤有機質和肥力,減少農藥施用、使產品免受污染,優化土壤生態環境,改善農產品品質,讓農產品品味回歸自然,使農產品順利跨過WTO的“綠色門檻”。有機肥項目的實施,將使垃圾處理開始全面向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產業化”邁進,同時以此項目為契機,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更新環保觀念。
特點二,產品科技化。目前我國農民絕大多數使用有機肥還是傳統的堆制方法,堆制時間長、肥效低、污染環境、使用不方便、而且不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還是作物土傳病害的主要傳染源,使用不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還經常造成燒根燒苗。采用高科技技術利用養殖廠的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不僅解決了養殖廠污染及養殖安全問題,極大的改善了廣大從業者的生活及工作環境,也成為養殖廠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民直接使用生物菌劑改變自己的傳統堆肥,充分利用自己家庭養殖所產的畜禽糞便及農作物秸桿等其它有機廢料,通過少量的投入不僅提高了肥效、節約了時間、也給使用及生產都帶來了諸多益處,相當把肥廠搬到了自己地頭,確保了用肥的質量。生產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也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門檻,有機肥越來越“高科技”化了!
特點三,行業產業化。由小作坊的小打小鬧到大集團的規模生產,我國有機肥行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以前的“土”方法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不能滿足我國農業的發展需求了。在這個時代的發展進程中,有機肥行業的洗牌是必然的,而小作坊式的生產必會被集團化的企業所替代、必將被市場所淘汰。
行業的壯大必將推動我國有機肥的產業化發展!
有機肥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目前,全球正在發生第六次飲食文化的變革,這就是由消費熱量食品轉向消費安全、衛生、營養食品,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已從溫飽型轉向質量型。對無污染、安全、衛生的綠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肥料是綠色食品的基礎,只有配制綠色肥料才能達到這一目的。“生物肥”、“活性有機肥”、“生化復混肥”等無污染綠色生態系列肥料就是這一領域最先進的肥種。據FAO(世界糧農組織)肥料年鑒的有關報道,世界肥料的發展方向是:向多成分、多功能、高效、高濃度、無污染的方向發展;走有機、生物、無機相結合的道路。發達國家70—80%的化學肥料,轉化成有科技含量的復混肥料類及專用肥施用。同時也在大力發展生物肥料和新型肥料。而我國的復混肥類、生物肥及新型肥料只占肥料總用量的10%不到。距80%相差太遠,但也預示了我國肥料市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這是一項長遠性強、見效快、風險小、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農民使用放心的項目。我國是農業大國,約20億畝可耕土地,年化肥施用1.14億噸(1999年統計),居世界首位。我國每公頃土地的肥料施用量是日本的2倍、美國的2.4倍、加拿大的4.4倍、澳大利亞的8.2倍、俄羅斯的9倍。目前我國新肥種正在發展,朱總理在“十五”計劃講話中特別提到要發展新型肥料。發達國家近年所需有機食品逐年上升, 2006年需進口1000億美元。所以說企業研制并能推出的21世紀無污染綠色生態系列肥料的市場發展前景特別巨大,50年內市場看好。
上一篇: 健康的土壤重要的性探討
下一篇: 科學的有機肥施肥指南